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全程细分 垃圾出村

2019-02-27 16:584100daxuwang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一些地方的村民习惯将垃圾堆墙根、倒河沟,怎么改变?

  吉林省东辽县尝试建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将垃圾桶引入村里,两两一组,分别收集可烂、不可烂垃圾;雇当地村民任保洁员,靠情感优势宣传教育,引导村民养成垃圾分类意识;购买社会服务,对保洁公司严格考核,做好垃圾分类的中后端处理,不让村民的前端分类白忙活。

  种种努力之下,村里地上干净了,河水不臭了。

 

  “清理垃圾得坚持。咱是真受益了。”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大兴村60岁农民董守军感叹道。

  村里刚配保洁员、垃圾桶那会儿,董守军还以为是搞形式,“咱这又不是县城,垃圾没个治。”很多村民也准备看笑话。可是1年多过后,大伙却看到了清理垃圾实实在在的效果,发自真心地为此点赞。

  2017年7月,东辽县在全县13个乡镇的镇区和233个行政村全面启动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建立、完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体系。垃圾治理,如何能在农村落地?又如何长效维持?记者在该县的大兴村进行了调研。

  旧貌

  垃圾乱堆乱倒

  清理缺乏长效

  沿着进入大兴村方家屯的土路,走过8户,就到了董守军家。

  曾经,无论牛粪还是垃圾,董守军都堆在门前的墙根。风吹不走的,等开春解冻,他用小车推到屯前桥头,往河沟里一倒。“想着来点大水一冲,就都没了。”董守军说。

  然而一开春,董守军家就遭殃了。“牛粪拌着土化成了泥,出门得穿水靴子。”董守军说,河沟里堆了一冬的垃圾高过了桥面,堵得山沟里来的水都会漫上桥。

  本来,方家屯是一块前有水、后有山的宝地。但董守军他们却习惯家门口养牛、鸡鸭鹅乱放、垃圾随手丢,没什么环保意识。“园子里的茄秧、豆角秧、苞米秆子,归拢完一把火就烧了;做完饭,白菜帮子混着泔水,就往大路上一倒。”董守军回忆。

  直到进了城,在女儿家住上一阵子,董守军才咂摸过味儿来。“屯里和城里一比,环境太差了。”

  “全村300多户,没个管。”在大兴村当了20年妇女主任、曾分管村里环境卫生的林贵荣说,“只能靠嘴管,但干唠叨,听的少。”

  赶上检查,村干部就带着村民突击搞卫生。“有时候,村里花钱雇几个人,把面上的垃圾匆匆清理一下。”董守军说,村里过去搞集中清理,就像“垃圾搬家”,越搬越隐蔽,就是出不了屯。各色塑料袋被风吹得到处都是,树上四季“开花”。“路面靠风刮,脏水靠蒸发,治理靠突击”,成了昔日大兴村的写照。

  整治

  靠感情引导

  用技巧劝说

  两个垃圾桶放置在路边,按照是否可腐烂分别回收。其中一个,就在董守军家门口斜对面。

  “新垃圾桶比水缸都好,盛个粮、渍个菜,谁不想整一个?”垃圾桶刚配置好,董守军就听说丢了好几个,他自己也不觉“眼馋”起来。

  “你可别惦记,现在开始找啦。打谁家里找出来,谁脸上不好看。”大兴村第一批保洁员、69岁的农民郭春雨提醒董守军说。

  门口放了垃圾桶,但董守军还是扔哪得劲儿就往哪扔。“就差这两步,扔桶里多好。”郭春雨劝道。可董守军却说:“我不扔,你干啥去?”

  “守军儿,把你家扫把拿出来用用。”每次发现董守军家门前堆了垃圾,郭春雨就故意去借扫把清扫。两三次后,董守军觉着不是滋味,开始往桶里倒垃圾了。

  “要改变大伙几十年的老习惯,我们不能用老办法。”林贵荣说,“除了更有技巧地劝说村民,其他方面的工作也得更讲究。”

  东辽县通过购买社会服务的方式,引入吉林省康洁智慧环卫工程公司承担村里环境保洁工作。大约每5个村配备1名管理员、每100户配备1名保洁员、每10户配备1个垃圾桶、每1万人配1辆垃圾清运车,力争设施、人员全县覆盖。保洁公司还通过卫星定位等方式,对车辆、垃圾桶和作业人员进行智能化管理。保洁人员8小时工作,确保村屯日日清扫。

  作为保洁公司的片区管理员,大兴村邻村的陈淑文说:“这份工作待遇还行,但压力不小,如果所管片区的卫生连续不合格,就得走人。”乡镇政府对保洁公司进行月考核和日考核,同时,各村民委员会的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也加入到监管网格中,形成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的监管机制。考核结果与拨付给保洁公司的服务费挂钩。

  在陈淑文看来,让当地人当保洁员是个优势:“保洁员教大伙垃圾分类,靠着老感情,大伙不会无动于衷,慢慢就培养出好习惯了。”

  现在,看到郭春雨来门口清扫垃圾,董守军常会说“郭大哥歇着吧,这旮旯我自己扫”,“人家不收你钱,帮你打扫,咱也该尽量把垃圾倒好,尊重人家的劳动嘛。”

  新颜

  村子整洁干净

  村民心里敞亮

  阳光明亮,天也湛蓝。如今,方家屯的土路上,也一色到底,看不到什么垃圾。屯子前的河沟也不再恶臭,河岸上变得整洁起来。

  夏天,在桥边乘凉、蹚水的人多了起来。董守军经常看到大人们把孩子的衣服脱下来,蹲在河边搓洗两下。“多少年没见河边洗衣服的了。”董守军感叹,“以前养小笨鸡,年年有死的;如今,没咋听说了。村里干净,心里敞亮,人也健康了。”

  目前,东辽县的农村垃圾整治采取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运行模式,要求农户按可烂、不可烂分类,保洁员按可卖、不可卖进行二次分类处理。东辽县还提出了农村垃圾处理的“五净”和“五无”的标准,即路面净、路缘净、树穴净、窗户门前净、墙根净;无垃圾、无果皮纸屑废弃塑料袋、无砖石瓦块、无树叶杂草、无污垢及脏水。

  “东辽县农村生活垃圾不多,可腐烂的用来堆肥,不腐烂的才焚烧处理。”吉林省康洁智慧环卫工程公司负责人闫玉涛说,东辽县紧邻辽源市一家垃圾发电厂,这解决了生活垃圾的处理问题,“农村垃圾分类,得找好处理的出口。否则,源头上费工细分,最终还是混在一起处理,那不成了形式主义、瞎忙活吗?”

  “光屯子前的河沟里,钩机就掏出了几车垃圾。”屯子里积攒了十几年的“历史遗留垃圾”被清除了,这让董守军看到了县里整治垃圾的决心。一年半来,保质保量的清扫,也让当初冷眼旁观的村民服了气。见效果、受了益,董守军和大伙更加期待,县里推行的城乡环卫一体化垃圾收运处理能长久运行下去。

  低保户郭春雨,也在垃圾治理中看到了希望:“岁数大了,出门打工没人要。在家门口捡捡扫扫,还有点事干。”郭春雨身体硬朗,但老伴常年吃药打针。如今,每月700元的收入,能负担起老伴的药费了。目前,县里农村垃圾整治,共招聘保洁员1260人,优先聘用农村贫困户和低保户,使郭春雨等得到了实惠。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稻花香里说丰年”——第十七届农交会全国品牌农产品专场推介活动侧记
  本网讯 “这可不是一般的牛肉,它可是‘牛中贵族’,来自三江源、可可西里的牦牛肉!”11月14日晚,在江西南昌举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稻花香里说丰年”全国品牌农产品专场推介活动现场,青海

0评论2019-11-20460

中国农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南昌举行
  本网讯 11月15日,第十七届农交会期间,中国农业品牌建设高峰论坛在南昌举行。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出席论坛并发表主旨讲话,他强调,农业品牌建设是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

0评论2019-11-20386

中法农业及食品合作混委会第六次会议在南昌召开
  本网讯 11月15日,第十七届农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与法国农业和食品部部长纪尧姆在南昌共同主持召开中法农业及食品合作混委会第六次会议。   韩长赋欢迎法国应邀担任农交会主宾国,向中国消费

0评论2019-11-20557

国家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督导组赴安徽开展督导检查工作
本网讯 近日,农业农村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海关总署等部门联合组成国家整治食品安全问题联合行动第三督导组,在安徽省开展督导检查。联合行动工作组副组长、农业农村部副部长于康震率队督导。

0评论2019-11-20322

农民丰收节与乡村文化发展论坛举行
本网讯 11月16日,“春华秋实话嘉年·农民丰收节与乡村文化发展论坛”在江西南昌举行。论坛就如何推动中国农民丰收节成风化俗、塑造中国乡村文化符号开展讨论,并发布《2019中国农民丰收节研究

0评论2019-11-20605

第五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江西南昌举办
本网讯 11月16日,第五届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品牌推介会在江西南昌举办。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农村部原党组成员、原中央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宋建朝出席并讲话。   会议指出,农

0评论2019-11-20674

亚洲11国达成草地贪夜蛾防控昆明共识
  本网讯 近日,中国农业农村部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在云南省昆明市联合召开亚洲区域草地贪夜蛾监测防控国际研讨会,共商协作推进草地贪夜蛾可持续治理大计。来自联合国粮农组织及孟加拉国、柬埔寨、中国、印度尼西亚

0评论2019-11-20692

中国农业品牌目录2019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发布
  11月15日,在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发布了中国农业品牌目录300个具有代表性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榜单和影响力指数评价榜单,备受瞩目,充分彰显了中

0评论2019-11-20487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南昌开幕8000余家企业携5万余种展品参展
  本网讯 11月15日,由农业农村部、江西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七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在江西南昌开幕,共有8000余家企业携5万余种展品参展,吸引世界各地2.3万余家采购商。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

0评论2019-11-204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