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洛莱牛在生产性能方面表现出的Z显著特点是:生长速度快,瘦肉产量高。在良好的饲养条件下,6月龄公犊可达250千克,母犊210千克。日增重可达1400克。在加拿
大,良好饲养条件下公牛周岁可达511千克。 该牛作为专门化大型肉用牛,产肉性能好,屠宰率一般为60%——70%,胴体瘦肉率为80%——85%。16月龄 的育肥母牛胴体重达418千克,屠宰率66.3%。夏洛莱母牛泌乳量较高,一个泌乳期可产奶2000千克,乳脂率 为4.0%——4.7%,但该牛纯种繁殖时难产率较高(13.7%)。
夏洛莱牛肌肉纤维比较粗糙,肉稚嫩度不够好。
生长周期
夏洛莱牛的生长周期养牛要认真研究肉牛市场的变化规律。确定肉牛养殖销售计划,从历年来的肉牛价格变化分析,我国大部分地区牛价一般是12月份Z低,而3、4月份Z高,所以要根据季节行情的变化做好养牛计划,调整存出栏结构。要在合理时期出售大牛,补进小牛,争取Z好行情的月份出售肉牛。
杂交改良
我国在1964年和1974年,先后两次直接由法国引进夏洛莱牛,分布在东北、西北和南方部分地区,用该品种与我国本地牛杂交来改良黄牛,取得了明显效果。表现为夏杂后代体格明显加大,增长速度加快,杂种优势明显。
肉用特点
夏洛莱牛 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而出名。在杂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种时的优秀父本。
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
不同的品种,在体格、体型方面是不同的,这使肉牛的生长率、产肉量和胴体组成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在育肥期夏洛莱牛平均日增重1.7-2公斤,12月龄可达680-790公斤。而地方品种日增重仅有0.9-1.1公斤,可见差距之大。
肉的营养价值高
蛋白质含量高达8%-9.5%,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能提供大量的热能,是猪肉的2倍以上。所以该牛肉长期以来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肉品等级高
夏洛莱牛肉等级明显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富有弹性、大理石花纹适中、脂肪色泽为白色或带淡黄色、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普通的牛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利木赞牛原产地
利木赞牛原产于法国中部的利木赞高原,并因此得名。在法国,其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南部的广大地区,数量仅次于夏洛莱牛,育成后于20世纪70年代初,输入欧美各国,2012年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该牛分布,属于专门化的大型肉牛品种。
外貌特征
利木赞牛毛色为红色或黄色,口、鼻、眼田周围、四肢内侧及尾帚毛色较浅,角为白色,蹄为红褐色。
头较短小,额宽,胸部宽深,体躯较长,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短。平均成年体重:公牛1200千克、母牛600千克;在法国较好饲养条件下,公牛活重可达1200—1500千克,母牛达600—800千克
生产性能
利木赞牛产肉性能高,屙体质量好,眼肌面积大,前后肢肌肉丰满,出肉率高,在肉牛市场上很有竞争力。集约饲养条件下,犊牛断奶后生长很快,10月龄体重即达408千克,周岁时体重可达480千克左右,哺乳期平均日增重为0.86—1.3千克;因该牛在幼龄期,8月龄小牛就可生产出具有大理石纹的牛肉。因此,是法国等一些欧洲国家生产牛肉的主要品种。
肉用特点
利木赞牛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而出名。在杂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种时的优秀父本。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的品种,在体格、体型方面是不同的,这使肉牛的生长率、产肉量和胴体组成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在育肥期利木赞牛平均日增重1.5-2公斤,12月龄可达680-790公斤。而地方品种日增重仅有0.9-1.0公斤,可见差距之大。
肉的营养价值高:蛋白质含量高达8%-9.5%,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能提供大量的热能,是猪肉的2倍以上。所以该牛肉长期以来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肉品等级高:利木赞牛肉等级明显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富有弹性、大理石花纹适中、脂肪色泽为白色或带淡黄色、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普通的牛很难达到这个标准
利木赞种
利木赞种公牛的正常生长发育和种用年限等,都同饲养管理有
直接关系,尤其是幼龄时期的饲养更为重要。对利木赞种公牛的饲养,要求饲料体积小,营养丰富,适口性强,容易消化。应多喂蛋白质饲料和青干草,少喂多汁、碳水化合物饲料。多汁饲料和青粗饲料,在日粮中一般应占总营养物的60%以下,不宜过多,特别是对利木赞育成公牛,适当增加日粮的精料和减少粗料量,以免形成"草腹",影响种用价值。为了提高种公牛精液品质和性机能,应喂适量的动物性饲料,如血粉、骨粉、鸡蛋等。冬季每天应喂1.5-2.5公斤小麦芽坯或大麦芽坯,以补充维生素的不足。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主要产地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在法、德、奥等国边邻地区也有分布。西门塔尔牛占瑞士全国牛只的50%、奥地利占63%、前西德占39%,现已分布到很多国家,成为世界上分布Z广,数量Z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种之一。
外貌特征
该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生产性能
西门塔尔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平均产奶量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欧洲良种登记牛中,年产奶4540千克者约占20%。该牛生长速度较快,平均日增重可达1.75千克以上,生长速度与其他大型肉用品种相近。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 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总之,该牛是兼具牛和肉牛特点的典型品种。
与我国黄牛杂交的效果
我国自20世纪初就开始引入西门塔尔牛,到1981年我国已有纯种该牛3000余头,杂交种50余万头。西门塔尔牛改良各地的黄牛,都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效果。据河南省报道,西杂三代牛的初生重为33千克,本地牛仅为23千克;平均日增重:杂种牛6月龄为平均日增重1.73千克,18月龄平均日增重为1.62千克,本地牛相应为1千克和483.6克;6月龄和18月龄体重,杂种牛分别为288.28千克和950.38千克,而本地牛相应为150.13千克和468.75千克。 在产奶性能上,从全国商品牛基地县的统计资料来看,207天的泌乳量,西杂一代为1818千克,西杂二代为2121.5 千克,西杂三代为2230.5千克。
西门塔尔牛原产于瑞士西部的阿尔卑斯山区,主要产地为西门塔尔平原和萨能平原。在法、德、奥等国边邻地区也有分布。西门塔尔牛占瑞士全国牛只的50%、奥地利占63%、前西德占39%,现已分布到很多国家,成为世界上分布Z广,数量Z多的乳、肉、役兼用品种之一。阿尔卑斯山冰川融水,滋养着瑞士百立乐的纯净牧场,生长出被誉为世界上Z好的草料,而这里的牧民又以平均十亩的牧场面积,仅喂养一头瑞士良种的奶牛西门塔尔牛。
外貌特征
该牛毛色为黄白花或淡红白花,头、胸、腹下、四肢及尾帚多为白色,皮肢为粉红色,头较长,面宽;角较细而向外上方弯曲,尖端稍向上。颈长中等;体躯长,呈圆筒状,肌肉丰满;前躯较后躯发育好,胸深,尻宽平,四肢结实,大腿肌肉发达;乳房发育好,成年公牛体重乎均为800--1200千克,母牛650——800千克。
生产性能
西门塔尔牛乳、肉用性能均较好,平均产奶量为4070千克,乳脂率3.9%。在欧洲良种登记牛中,年产奶4540千克者约占20%。该牛生长速度较快,均日增重可达1.35-1.45千克以上,生长速度与其他大型肉用品种相近。胴体肉多,脂肪少而分布均匀,公牛育肥后屠宰率可达65%左右。
成年母牛难产率低,适应性强,耐粗放管理。总之,该牛是兼具奶牛和肉牛特点的典型品种。
西门塔尔牛分布,北在我国东北的森林草原和科尔沁草原,南至中南的南岭山脉和其山区,西到新疆的广大草原和青藏高原等地。各地的自然环境变化极大,夏季平均Z高气温中南地区的30℃,到东北的0℃,冬季Z低平均气温从南方的15℃到北方的-20℃,绝对Z高Z低气温则变化更大。各地的年平均降水量,自200mm到1500mm不等,海拔Z高的达3800m,Z低的仅数百米。因此,土壤、作物、草原草山的植被类型差异悬殊,西门塔尔牛均能很好适应,除西藏彭波农场地处3800m 以上宜从犊牛阶段引种以外,各地均可自群繁殖种畜。
肉用特点
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西门塔尔牛公牛体高可达150-160厘米,母牛可达135-142厘米。腿部肌肉发达,体驱呈圆筒状、脂肪少。早期生长速度快,并以产肉性能高,胴体瘦肉多而出名。在杂交利用或改良地方品
种时的优秀父本。
具有典型的肉用性能:不同品种的牛,在体格、体型方面是不同的,这使牛的生长率、产肉量和胴体组成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西门塔尔牛在育肥期平均日增重1.5-2公斤,12月龄的牛可达500-550公斤。而地方品种的牛日增重仅有0.7-1公斤,可见差距之大。肉的营养价值高:肉牛蛋白质含量高达8%-9.5%,而且人食用后的消化率高达90%以上。牛肉脂肪能提供大量的热能。牛肉的矿物质含量是猪肉的2倍以上。所以牛肉长期以来倍受消费者的青睐。
肉品等级高:西门塔尔牛的牛肉等级明显高于普通牛肉。肉色鲜红、纹理细致、富有弹性、大理石花纹适中、脂肪色泽为白色或带淡黄色、脂肪质地有较高的硬度、胴体体表脂肪覆盖率100%。普通的牛肉很难达到这个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