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在兔体的绦虫蚴有两种,及豆状囊尾蚴和连续多头蚴。兔绦虫病就是由这两种绦虫蚴引起的。
豆状囊尾蚴:是豆状带绦虫的中绦期,主要寄生在图的肝脏、肠系膜和腹腔内。包囊很小,如豌豆,故称豆状囊尾蚴。成虫及是呢个在犬、狐狸等肉食兽小肠中,偶尔在猫体内发现。对图的致病作用不甚严重。大量感染时(数目可达100-200个)有肝炎炎症;急性发者可骤然死亡,慢性病例主要表现消化紊乱,不喜运动,身体消瘦更症状。对本病尚无治疗方法。
连续多头蚴:是连续多头绦虫的中绦期,随狗粪排出的孕节或虫卵污染了食物或饮水,被兔吞入后,六钩蚴便在消化道内逸出,钻入肠壁,随血流到宿主的皮下和肌肉结缔组织中发育为连续多头蚴。Z常见出现的地方为外咬肌、股肌,肩、背、颈部肌肉中;个别情况下见于体腔和椎管内。它们可于45天内发育至樱桃大,这时已能见到源头蚴,于4个月左右达到核桃大至小苹果大,坚实而有弹性(在寄生部位形成不疼痛肿胀),并能移动;数目一般为1-4个,Z高可达70个。较易于用外科手术的方法去除之,有时包囊由于化脓和破裂而自行消失。有人用麝香香草酚溶解于油质内,隔日注射一次,据称可使皮下包囊消退。如能防止犬、猫粪污染土的食物与饮水,同时又不用含豆状囊尾蚴的兔内脏胃犬,则此病的控制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