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立秋的到来四季的轮回正式进入了秋季,而秋季是鸡养殖当中的“多事之秋”,因为秋季是鸡病的多发期,所以在秋季蛋鸡的饲养当中,我们要从饲养管理、疾病防治方面把工作做好。
经过前期连续高温的影响,鸡的食欲降低、消化能力差、体质弱,生长发育慢,体重偏低,产蛋鸡产蛋率下降,秋天天气变凉后,在饲养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日常管理。每天早晚喂料时要观察鸡群的精神、食欲、粪便。对那些精神萎顿、食欲不振,粪便异常者须进一步隔离检查。
加强营养。入秋后冷暖空气交替,对于经过较长时间产蛋的母鸡,身体疲劳,若管理不慎,极易停产换羽,此时要增加日粮的营养水平,适当补充动物性蛋白质饲料和多种维生素,配置足够的料槽和水槽,保证每只鸡都有适宜的位置,吃足饮足。
减少气候变化的影响,使鸡舍内的小气侯变化幅度不太大,减少日夜温差。对于舍外放养的肉鸡白天温度过高时,要把鸡赶至树荫下或凉棚内,晚上气温低时,赶鸡入舍。
补充人工光照。蛋鸡在自然光少于12小时,尤其在9月下旬后,需增加人工光照1至14小时,分早晚二次补充,较为方便。而光照对肉鸡来说,只需提供便于采食、饮水的照明即可,每天光照一般为8-14小时。
控制密度,合理分群。根据日龄、饲养和通风条件等,一般地面散养的适宜密度为1-20日龄每平方米30-25只,21-40日龄每平方米20-15只。视日龄、鸡舍大小及时合理分群。
鸡舍要求干燥、通风良好。使鸡舍内空气清新,没有异味。
“全进全出”制度。一般是根据鸡舍容量,各栋鸡舍的鸡群要依次出售,然后净场2周以上。在此期间实行整栋鸡舍及设备、用具等进行彻底的消毒,包括鸡舍周围的环境消毒。
在疾病预防方面要注意以下诸多疾病的发生:
1.大肠杆菌等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容忽视,偷走你很多利润。
2.减蛋原因不能只考虑疫病,环境因素与能量不足、钙磷失调、毒素中毒仍然影响很大。尤其是霉菌毒素,如黄曲霉菌毒素导致抗病力的下降,胆汁合成不足,消化酶活性不足,呕吐毒素导致肠道受损,影响消化与吸收,料蛋比和料重比增大。当然,疾病问题也不少,今年流感问题一定要当心。
3.观察每天的采食量与采食时间,做好营养调控与吸附毒素,尤其是寡聚糖发挥的有益菌“占位”作用,对肠道健康很有优势。
4.加强教育、加强管理、加强检疫与监测,是养殖管理的关键工作。
5.防控重点是禽流感、新城疫、支气管炎与鼻炎,难点是环境控制,防控五大法宝:消毒隔离、加强管理、疫苗接种、合理用药、环境舒适。
6.经研究,气管栓塞主要病原为H9、鼻气管鸟杆菌、异物性肺炎;张口呼吸主要病原是H9、传支、烟曲霉菌性肺炎。
7.环境控制是防控疫病的第一道防线,疫苗免疫是z后一道防线,而用药也是第二道防线。
8.新城疫,近年流行的是基因VII(七)型,因此,建议在多日龄多批次使用基因VII型弱毒苗、灭活苗。
9.新城疫抗体监测16只就有3只低于7(含7),应加强免疫,当出现14个以上滴度,且差异超过4,预示有感染。
10.饮水免疫和气雾免疫前的对水线进行消毒,防止生物膜影响免疫效果。
11.虽然新城疫、传支、禽流感等HI抗体很高,但不能阻止上呼吸道感染。因此,粘膜免疫很关键,如同上呼吸道有“重兵把守”。
12.传支3周前感染,产蛋率多为50%,4-8周感染,产蛋率多为80%,8周龄之后感染,基本不会对产蛋造成影响。
13.H9N2无处不在,更是养殖的麻烦的制造者。对肉鸡危害大,主要表现气管栓塞、张口呼吸、包心包肝、死亡增加,与大肠杆菌、支原体等混感,蛋鸡影响表面上不大。
14.H9N2防控,控制环境,防止有害气体积聚,疫苗接种。
15.H5流感病原多型,主要有H5N1、H5N2、H5N6、H5N8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多次发生,国内也有发生。因此,今年禽流感防控难度加大。
16.H5抗体很高,但仍然感染,原因是病原与抗体不对号。发病迅速,产蛋骤降,病死率高。
17.H5防控生物安全是首位,疫苗免疫是z后一道防线,Re-6针对H5N1,Re-7针对H5N2,Re-8针对H5N6、H5N8,也是z主要的防控方法。
对于霉菌毒素引起的肠道受损、消化吸收下降、料单比和料重比增大等现象,使用胆汁酸可得到有效解决。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活性成分,它是动物体内胆固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固醇类物质,具有多重生物活性。在肝肠循环中,胆汁酸可刺激胆汁的分泌,畅通胆道,消除霉菌毒素,细菌内毒素等有害物质,从而起到保肝护胆的作用。同时胆汁酸还可以乳化脂肪激活脂肪酶的活性进行脂肪水解,进而与脂肪酸等形成乳糜微粒,使脂肪酸可以透膜吸收,以促进脂肪的高效率消化和吸收,从而提高饲料转化率,增加饲料报酬。
而在饲料中添加杜仲叶提取物则可以维护蛋鸡的肠道菌群平衡、增强蛋鸡机体免疫力,有效抑制机体内潜伏的病毒和细菌,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