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大会和展览会为行业交流、展示、合作和贸易搭建了平台。为加强技术、成果交流,本届大会设有18个分论坛,其中9个为中外合办,共82个报告,其中23个外宾报告,参会人数接近2000人。展览会展位面积3万平方米,参展企业297家,其中来华参展外国企业31家,还有驻华商贸机构和代理机构30余家。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展会有21家国内乳品加工企业参展,涵盖了全国知名品牌和众多区域或地方知名品牌,这是展会举办十几年来前所未有的,创历届展会之最。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本届大会和展会的广泛性、开放性、国际性,已经成为我国奶业行业的盛会,从而也反映出奶业行业的蓬勃生机。
本届会展主题是“加快转型升级,推进健康发展”,目的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和全国农业工作会议、全国畜牧兽医工作会议关于奶业发展的要求,分析当前我国奶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奶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出席并讲话,他指出当前我国奶业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奶业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奶业已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一个标志性产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奶业发展既面临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挑战,也面临着调结构、转方式,不断提高产业素质和竞争力的重大任务。我们要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按照“稳产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严格监管保安全”的思路,一手抓奶业生产发展,一手抓质量监管,推动奶业转型升级,加快建设现代奶业。
高鸿宾会长作了“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健康发展”的主旨报告,他强调:总体看,我国奶业发展形势平稳向好,转型升级在加快,改革创新在提速,下一步要加快推进这个进度,特别需要提高消费者信心,虽然奶业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是发展中、转型中、调整中,必然要遇到的,是必须经历的阵痛和代价。对于奶业出现的拒收、倒奶现象,高会长指出,拒收、到奶现象没有那么严重。据农业部统计,截止2015年5月20日全国拒收牛奶16.8万吨,倒奶2.76万吨,仅占产量的0.44%,并且在不断好转。
大会认为:当前我国奶业总体态势良好。从养殖看,“一降两增三提高”,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良好。奶牛存栏1460万头,同比增长1.3%,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牛奶产量3725万吨,同比增长5.5%,接近历史最高水平的2012年的产量(3744万吨);占我国奶牛80%以上的荷斯坦牛及其改良牛平均单产达到6吨,提高了500公斤,9吨以上的奶牛达到了130万头;存栏100头以上的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5%,提高了3.9个百分点;规模牛场和小区100%实现机械化挤奶,整体水平超过90%。2014年国家投资改扩建奶牛养殖场1000个,支持养殖企业进口良种奶牛19万头,优质奶源基地进一步扩大。全国共建成高产优质苜蓿生产基地150万亩,形成了100万吨商品苜蓿产能,“好草养好牛、好牛产好奶”的愿景正在实现。从农业部公布的抽检结果看,全年抽检生鲜乳样品2.6万批次,三聚氰胺等检测全部合格,没有发生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在“增长”、“提高”和“良好”的同时,也有奶价下跌的遗憾。2014年2月份,10个主产省区生鲜乳价格4.27元/公斤达到历史高位,之后持续下跌,年底降至3.79元,导致效益下滑。从加工看,乳品加工产量略降而利润增长,乳制品质量总体良好。2014年乳制品产量2652万吨,同比下降1.2%,其中液态奶产量2400万吨,同比下降0.9%。这是1999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乳制品行业数据以来的乳制品产量首次出现下降。虽然产量略降,但利润增长。631家规模以上乳品企业,销售总收入3298亿元,增长16.5%;利润225亿元,增长25%。从食药总局公布的抽检结果看,全年抽检乳制品样品1312批次,覆盖29个省份的488家企业,不合格样品数12批次,不合格率0.9%;全年抽检婴幼儿配方奶粉样品1365批次,覆盖国内全部100家生产企业的产品,不合格样品数44批次,不合格率3.2%;其中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样品23批次,不合格率1.7%。从消费看,市场消费群体逐渐扩大,电商销售渠道异军突起。2014年受经济形势总体下行的影响,乳制品市场也呈现出低迷疲软,这从乳品加工企业的生产量下降可以得出结论。从一些上市知名企业的报表看出,知名品牌产品的畅销,反映出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也是对品牌的质量信任。尽管目前常温奶占乳制品消费市场主导地位,但2014年巴氏杀菌奶、酸奶的销售量在稳步增加,奶酪销量也在增加,这些都反映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认同和产品多样化的需求。近两年互联网销售的异军突起,成为乳品加工企业新的市场销售渠道。君乐宝公司利用电商渠道推出了每罐(900克装)130元的婴幼儿奶粉,在“天猫双十一”活动中,当日销量排名第一。新希望乳业也利用电商渠道推出了每罐(900克装)99元的原装进口合资婴幼儿奶粉。打开网络商城页面,乳制品销售很是抢眼。“互联网+”的新市场销售渠道,满足了新一代网络消费者的需求。另外,2014年学生饮用奶供应量达到69.5万吨,大约占到常温奶市场的4.6%,尽管占比不大,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市场。目前覆盖2240万学生。
当然,也要清醒的看到,今年年初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出现了“卖奶难”和倒奶杀牛的情况,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农业部和相关部门以及地方政府迅速行动,采取下发紧急通知、推动乳品企业收购、开展复原乳检查、修改完善收购合同等一系列措施,千方百计帮助解决“卖奶难”。与年初相比,目前“卖奶难”已有明显好转,但压力仍然较大,需要大家继续努力,加大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政府、协会、企业等多方力量,积极协调乳品企业与养殖奶牛场(户)建立起生鲜乳收购合同关系,按照合同保证收购,努力做到不拒收限收、不倒奶杀牛。
除“卖奶难”紧急情况外,行业发展还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老问题,有的是新问题,突出表现为:一是奶业发展区域布局不合理。我国80%以上的奶类产量在北方,而50%以上的消费在南方,导致“北奶南运”和常温奶市场份额较高。二是奶业产业竞争力较弱。我国奶业起步较晚,发展还不成熟,其产业竞争力较弱,主要是奶畜品种单一,优良品种份额不高;优质饲草料供应紧张,缺口较大;环保要求较高,粪污治理压力较大;乳品品种单一,供需调控能力较弱。三是产加销不协调发展的压力较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奶农与乳品加工企业利益联结机制不紧密,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只是简单的买卖关系,短期行为严重。奶牛养殖处在弱势地位,生产风险大,利润低,不利于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另外,会议认为借鉴国外经验,立足国内实际,必须加快转型升级,将传统奶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奶业,从种植、养殖、加工、销售、消费等全产业链着手,重点是“两推,两调”,“两推”,即推进适度规模养殖。规模养殖要讲究适度,不是越大越好,要考虑资源、气候等多种因素,确定适宜的规模大小。推进产业一体化。一体化是“产、加、销”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要因地制宜地多途径推进产业一体化。“两调”,即调整草畜结构。我国区域广阔、气候各异,仅荷斯坦牛一个品种难以胜任,奶畜品种宜多元化。调整乳品结构。我国液态奶产量中约80%以上是超高温灭菌乳;干乳制品中以奶粉为主,奶酪、奶油、炼乳等较少,品种结构比较单一。品种结构单一,加工和消费也比较单一,既满足不了消费的多样性,也降低了市场供应的调控能力。要协调发展常温奶、巴氏奶、奶酪、奶油、炼乳等,推动巴氏奶生产。要严格液态奶“标鲜、标纯、标复”三标,推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本届会展得到了农业部、福建省政府、福州市政府,以及农业部畜牧业司、福建省农业厅及畜牧兽医局等单位的重视、支持和指导。得到了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北京修刚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四方力欧畜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色列阿菲金公司、德国宝牛育种中心、创荷美营养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和菲仕兰乳制品(上海)有限公司的鼎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