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康鑫农牧:一个生态农业园区的示范效应

2015-07-02 08:584970daxuwang
6月9日,晋城市康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监控室,42栋新建猪舍一览无遗。“这是我们的商品猪养殖区,猪舍里有什么动向,全部生猪的动态情况,我们 都做到了实时监测,精准把控。”公司的张永刚主任介绍说,“我们这里的猪饲料主要是当地玉米加工的,在养殖区还设有技术推广站、饲料加工厂等一体化功能 区,养殖区的空地全部进行了绿化,与传统农户养猪有着天上地下的分别。”   2007年以前,这里的土地和邻近几公里之外没有什么不同,大田里种着小麦、玉米、大豆;2007年,晋城市康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在这里建立了商品猪养殖 基地;2012年获得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5年,这里已经形成了一个“无公害可再生能源利用”循环农业生产示范园区——商品猪养殖区、沼 气工程区、大棚蔬菜种植区、大田作物种植区、经济林果培育区、农业观光旅游区。六大功能性园区运行成果显著,成为晋城市有名的农业转型示范园区。   据介绍,商品猪养殖区占地100余亩,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新建猪舍42栋,拥有能繁母猪1800头,待育仔猪6000余头,育肥猪10000余头, 已达存栏生猪1.6万头,年出栏生猪3.6万头的养殖规模,正在向10万头生猪养猪规模迈进。养殖场下设种猪技术推广站,种猪场、饲料加工厂、生猪育肥场 等养殖配套一体化功能设置区域。目前,这里的出栏猪远销京沪、苏、鄂、豫等地,很受欢迎。   “我们这里的猪150天左右出栏,每天都有大量的粪便、污水。”张永刚说,在公司建立时,就充分考虑到如何循环养猪,在养殖区附近建设了沼气工程区与养殖 区相配套,利用猪场的粪便、污水进行生物发酵,产生沼气。目前公司已投入资金1100万元,建成600立方厌氧反应器两座,600立方米湿气储气柜两 座,3000立方米沼液储肥池三座、沼气入户管网等相关配套设施,日处理猪粪便12吨,尿液10吨、冲洗废水30立方米。目前,日产1200立方的沼气站 已投入使用,无偿为1600户保福村村民提供了清洁能源,年节省生活用煤4000余吨。   沼气的综合利用,实现了能源开发,使养殖种植业同步发展。它上承养殖业、下连种植业,把养殖区产生的废弃物通过厌氧发酵,进行无害化处理,产生的沼气、沼 渣、沼液加工成有机肥,为园区提供清洁能源及有机肥。这些绿色有机肥可再循环利用,用于2000余亩的大棚种植区、大田作物种植区,经济林果培育区的施 肥,每年可节省化肥农药开支近100万元。
  
  在康鑫公司的引领下,园区与周边农户形成了“猪—沼—菜 ”“猪—沼—粮 ”“猪—沼—林 ”“猪—沼—果”的循环农业新格局,为全市生态循环农业建设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以沼气池为中心和纽带,该公司将畜牧养殖业和果蔬种植业连为一体,实现了以沼促种、以种促养、以养促沼,设施相互连贯,资源循环利用,改善环境,降低成本,循环增值的目的。   生态产业链的拉长,使康鑫养殖基地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示范辐射、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下一步实施农业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奠定了基础。   在大棚种植区,笔者看到小西红柿、甜椒、荷兰豆、西蓝花、樱桃萝卜、百合等名特蔬菜长势喜人。据介绍,该公司还能进行蔬菜的净菜加工与包装,创建品牌、进入超市,增加产品的附加值。   张永刚说,公司还将保福村内农户的近2000亩耕地,租赁承包20年,形成大田作物种植园区,在园区内统一规划,统一年限、统一标准、统一租赁、统一价 格、统一补偿,实行“公司+基地+村委+农户”的发展模式,公司与村民签订劳务合同,将村民招为园区员工,就业于园区,领取工资报酬,现在已安置200余 人就业。
   此外,公司还背靠卧龙山坡地,建成1000亩的经济林果培育区,种植有白皮松、油松、侧柏,还有适合当地气候的苹果、酥梨、柿子等。
   共赢发展,打造生态农业绿色品牌,是康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目标。目前该公司辐射了周边两个乡镇十几个村庄,近5000余户农民的增收、农业的增效。一头 生猪日耗饲料2.5公斤,按年出栏30000头计算,全年共需饲料27000吨,按平均每农户年出售手中余粮玉米2000公斤,共达农户13500余户, 公司以高于市场收购价每公斤0.1元计,每户增收200元,当地农户可增效益270万元。
   八年,一步一个脚印,康鑫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从单一的绿色养殖走向集沼气生产、苗木林果、休闲观光、生态农业示范于一体的大型循环农、林、牧、渔生产销售基地,中国农业循环示范基地,走上了一条生态循环的绿色多元发展之路。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黑龙江省供销社推进奶业高质量发展
通过从转变经营方式、业务拓展和产品创新打开改革突破口,黑龙江省供销社在充分发挥为农服务作用的基础上,积极融入全省奶业产业发展,走出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潜能充分释放的改革之路。这一新突破,获得

0评论2018-08-02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