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项目的创新之处主要就在于对废弃物及农作秸秆资源的处理上引进了两种生物转化器的作用。其中之一就是昆虫。在我们的示范基地中引进了黄粉虫、蝇蛆。用秸秆来饲喂黄粉虫,可得到高品质的昆虫蛋白质以及优质的黄粉虫粪沙(可直接作饲料和有机肥料);用秸秆、薯渣、生活垃圾以及动物粪便经过处理用来培养蝇蛆,可得到高品质的昆虫蛋白和优质的有机蛆粪(可用于饲料和有机肥料),之后还可用有机蛆粪加上杂草、树叶、烂菜以及生活垃圾等又可用于蚯蚓的培养,这样就出来优质的蛋白质和优质的蚯蚓粪(可直接作饲料和有机肥料)。输入的全部废料经过这几种昆虫的转化都变成了饲料的优质原料。
其二,也就是我们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引入了日本先进的EM技术,对秸秆、废渣等进行有效地降解,提高其适口性和促进动物的吸收转化,还可增加动物肠道的有益生物菌群,降低发病率。其原理是在秸秆处理前首先将秸秆铡切粉碎,目的是采用这种物理的方法破坏秸秆的部分细胞壁,增加秸秆的毛细管数,使之容易吸收水分而膨胀,便于各种消化酶分子、微生物进入毛细管内。秸秆转化剂的主要成分是酶制剂、微生物制剂、激活剂、保护剂、活性因子和其他营养因子。酶制剂中的消化酶在动物体内外都能起作用,而且作用速度特别快。进入秸秆毛细管中的各种消化酶可将大分子的营养素,例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分解为可溶性的低聚糖和单糖,将蛋白质分解成可溶性胨、肽和游离氨基酸,进一步破坏秸秆壁的化学结构,将秸秆壁转化为可被动物利用的营养物质,同时释放出原生质。这些消化酶进入动物体内后,在消化道中继续对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质、蛋白质和低聚糖进行作用,将其分解为单糖和氨基酸。在反刍动物和大家畜的消化道中还可将单糖转化为脂肪酸、氨基酸、维生素而被利用。在一些单胃动物中可直接吸收利用单糖和氨基酸、单糖、胨、肽和氨基酸是各种微生物Z好的培养基。微生物在动物体外或体内都可以利用这些营养要素进行生长繁殖、发酵,而且繁殖速度特别快,能合成自身的蛋白质称为菌体蛋白,菌体蛋白又是动物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在生长繁殖过程中还产生一些中间代谢物和终产物例如产生一些酯类具有香味,产生酸类(苹果酸、乳酸等具有香酸味),产生糖具有甜味等,改变了秸秆粉的适口性。另外,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还合成一些酶类,分泌到细胞外的称为胞外酶,这些酶一般为水解酶类,可增加消化(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酯类的酶,进一步促进了大分子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同时,微生物中间代谢物可能是某种酶的诱导物,促进了微生物酶的合成,也有一些中间代谢物可能是某些有害微生物的抑制剂因子,抑制了有害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所以这些中间代谢物的协同作用,既提高了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化,又可提高畜禽的免疫功能,增强其抗病能力,正因为如此,秸秆生物饲料转化剂才可将低效能的秸秆转化为营养价值较高的生物饲料。
Z后,我们参照了一项获批的专利技术,在其基础之上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而且其效果还更好,主要以秸秆粉、蝇蛆、黄粉虫、虫粪和其他微量元素进行科学地配比,再进行EM生物处理,真空封装打包就成了我们的产品------昆虫源生物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