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正面临下行压力,尽管原料奶价格在下滑但仍高于国际奶价,生产者面临的外部环境仍然在恶化。
①生产者普遍陷入困境,小规模牧场(散户):倒奶杀牛;养殖小区,限量限价,规模化牧场,购销合同难续签,万头牧场则选择了自己喷粉。
②乳品企业面临的困境,销售季节性差异趋于平滑,旺季不旺,进口常温液态奶的低价格冲击,企业奶粉库存积压严重。
③中国奶业面临着三大困惑,乳品质量安全,恢复消费者信心,乳品价格奇高,制约了消费,另外,粪污环境压力:减排、循环利用。
④中国奶业面临三大脱节,种养脱节的养殖模式,成本高、污难治、福利低;利益脱节的经营模式,价扭曲、心难齐、是非多;上下脱节的组织模式,行业散、销难促,创新乏。
⑤我国生鲜奶的计价方法,基础奶价:按质论价;阶梯奶价:散户价、小区价、牧场价;数量加价:大客户加价、合作伙伴加价。
⑥价格垄断扭曲了奶业生产,乳品企业垄断了生鲜奶的定价权,按质论价的计价体系尚未形成,阶梯式计价体系不利于小规模养殖户成长。
当前中国奶业面临的困境具有复杂性。解决这些复杂问题需要综合举措。
①按不同养殖规模分类可分为:农户散养、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大规模养殖。
②按种养一体化分类,可分为:种养一体化养殖;种养分离养殖。
③按照繁育方式分类分为:纯种养殖(荷斯坦、娟姗)和杂交养殖。
④按照农场劳动力投入分类:家庭牧场、商业牧场。
①原料奶质量不同,农场的主要投入品质量不同,农场的基础设施不同,农场的管理水平不同。
②成本收益不同,投入品成本不同,资本投入水平不同,以及农场管理成本不同。
③市场竞争力不同,养殖模式决定养殖成本,养殖成本决定零售价格,零售价格决定市场竞争。
适合的养殖模式是缓解奶业发展压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①按不同养殖规模可分为农户散养、小规模养殖、中等规模养殖、大规模养殖。



养殖规模扩大有助于单产水平提高,养殖规模扩大成本利润率随之下降,需要权衡单产和利润。
①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定义:有足够的自由或自控的土地面积。采用种养循环的生产方式,至少能够生产足够的粗饲料,牧场产生的粪污要用于作物生产。
②种养结合养殖模式的优点:有助于改善食品安全:投入品可控;有助于降低生产成本,显著降低交易费用;有助于减轻粪污处理压力,粪污循环利用。
③种养结合的养殖模式应用情况,发达国家普遍应用,但是中国很少应用。






④为什么中国很少采用种养结合模式?
土地所有权制约、土地零碎化经营、传统农民要改造。
种养结合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种养结合在中国受到很多制约,它是中国奶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①开展杂交生产已在发达国家开始流行
德国: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生产;
新西兰:娟珊牛与荷斯坦杂交生产;
美国:蒙贝利亚、北欧红与荷斯坦杂交生产。
②杂交生产已在我国开始流行
德系西门塔尔与荷斯坦杂交生产;蒙贝利亚与荷斯坦杂交生产;北欧红与荷斯坦杂交生产。



③杂交生产有助于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
杂交牛抗病力强,产奶性能与荷斯坦所差无几,公犊育肥效果好,成母牛淘汰残值高于荷斯坦,杂交牛生产有较强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①家庭牧场养殖
劳动力低投入:家庭内部成员,粗饲料低投入:自给自足,粪污处理低成本就地还田,精细化管理,爱牛如子。
②商业农场养殖:种养结合难,土地难寻,生产成本高,交易成本高,环保压力大,粪污处理难。
当下,商业牧场在中国越来越多,家庭牧场在我国并不流行,未来的奶业将是主要投入品成本高,粪污处理成本高。
种养结合是奶牛养殖业的基本规律,种养结合是低成本、低污染之路,大规模养殖更应该走种养结合的发展道路,偏离低成本之路就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