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头条首页 资讯头条分类 切换频道

“皖北麦王”徐淙祥

2015-02-13 10:382070
 2015-01-22 14:32|作者:记者杨丹丹|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老徐在办公室记录数据(资料图片)

  

  老徐(中)在田间地头场景

  谁能相信这样的好事?

  有人给你提供技术,保证不增加生产成本;小麦亩产1000斤,大豆亩产300斤,即使遇到自然灾害,也要比普通种法增产10%以上。达不到上述目标,此人包赔;超过目标,超出部分此人只取两成。

  这事是真的。敢打包票的人叫徐淙祥,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镇张槐村农民,淙祥现代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有“皖北麦王”之称。

  有人要问,他真有这么“牛”?人家在2003年就用事实证明了:那年参加徐淙祥“科技承包”的有850亩大豆,当年遇到特大洪涝灾害,跟普通田块相比,这些大豆不但没有减产,反而大幅度增产,平均亩产达165公斤,高产田块亩产突破260公斤。

  这可真神了!

  寒冬季节,记者来到张槐村,急着一睹“麦王”真面目。一走进徐淙祥家的院子里,先看见的是小山似的玉米堆。当地农委的同志介绍,老徐当“麦王”有数字依据,其实他种玉米、大豆都拿手,也能算是无冕之王呢!

  “来客啦?快请进!”一脸敦厚的老徐迎出大门。

  一进客厅,桌子上一摞小册子又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这是老徐主编的《小麦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模式手册》。他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将小麦、大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用通俗易懂的谚语形式汇编成册,有的还制成挂图,免费发给大伙儿。

  早些年间,他们这儿的小麦亩产也就三四百斤,一家一户的,大家也都没啥专门技术。老徐这人爱钻研,都是种麦子,他比别人下的功夫可大多了。平时他就注意搜罗品种、管理上有什么新动向,一旦运用上,又坚持不懈地四处求教、细心记录、认真比较、力求改良。在老徐的家里,一个偌大的书柜格外引入注目,密密麻麻地摆放着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从事科研以来的相关资料,有不少已经发黄发黑了。“这些资料可不能毁了,都是这些年种地的全部‘宝贝’,需要时可以调出来比对。”老徐一边说,一边爱惜地翻看着。

  现在,他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摸索探讨出了四套小麦优质超高产、节本增效栽培技术,即:60首谚语栽培法、20项关键技术栽培法、技术规程栽培法和农时季节栽培法,被村民誉为四套小麦优质高产、节本增收的“法宝”。

  从2009年起,徐淙祥一直保持了安徽省小麦亩产的最高纪录,2014年再一次创造了760.9公斤的新纪录。“不仅我种的小麦破了纪录,今年整个太和县小麦都获得了历史性丰收。”老徐说着说着笑了起来——他那四套法宝功不可没啊!

  徐淙祥介绍说,他会同其他专家承担着全省农作物区试、生试项目研究的任务,生产资料科学使用研究的任务,农作物新品种在黄淮地区推广应用的任务等等。在这些专家里,他是唯一的农民技术员。 

  为了找到最适合的品种和种植方法,老徐在自家地里坚持试验已有20多年。除了以增产为目的,还要提高地力,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实现持续增收。“现在农业生产进入新时期,总书记都强调在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上挖掘新潜力,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上寻求新突破呢!”

  你看,老徐真是个爱学习的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君乐宝总裁魏立华当选“年度三农人物”, 被赞为“中国良心奶捍卫者”
“一个奶粉行业的‘新兵’,却造出了获得全球顶级食品安全标准认证的婴幼儿奶粉。站在重拾中国奶业信任的风口浪尖,他一点一滴重来,面对技术壁垒,他一分一毫突破。他正用诚信,重铸中国乳业品质的丰碑。他是‘

0评论2016-01-25251

刘玉满:不同奶牛养殖模式的探讨
刘玉满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研究员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 主任中国林牧渔业经济学会 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0评论2015-06-12294

中丹养猪业的使者——首席执行官杨林柏
当前中国养猪企业中,由外国独资的企业很少,由外国人担任公司主要领导职位的企业更是少之又少,连云港丹育种猪技术有限公司便是这少之又少中的独特存在。连云港丹育种猪技术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杨林柏先生,地地道道的丹麦人,曾接受完整的丹麦农场主教育并获得农业绿色证书,拥有30年的猪场管理经验。1981-1985年在加拿大管理奶牛场,之后一直从事猪场管理。1985-2008年间先后担任三个猪场农场经理,2008-2012担任丹麦最大的养猪公司DPL生产经理,同时管理13个猪场的15000头母猪,年出口30公斤仔猪约50

0评论2015-04-17336

王丁棉:值得关注的中国乳品机械与包装业
文/ 王丁棉广东省奶业协会顾问乳制品成为产品到达消费者的手中,必须经过加工和包装2 个环节才能实现,而这2 个环节的支撑点就是

0评论2015-03-30287